冷藏食品引发疾病 警惕“冰箱杀手”李斯特菌
发布时间:2025-7-26 0:45:08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它怕热不怕冷,但夏天却很活跃,因为它与冷藏即食食品消费量正相关;它耐冷耐寒,冰箱是其温床,所以被称为“冰箱杀手”。虽然健康人群中招后有时问题不大,但老人、孕妇等健康弱势群体却常被它“伤”得很深。日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100余位消费者进行的一次网上微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人对它——李斯特菌知之甚少,而对于通过有效的冰箱管理来对付这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不少人还缺乏行动。
李斯特菌:欺软怕硬的“冰箱杀手”
7月16日,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发布《食检中心风险预警分析信息》,称近期意大利通报塞尔维亚出口烟熏三文鱼检出李斯特菌,提醒食品进口企业关注相关预警信息,确保原料来源安全可靠。7月3日,新华社消息称,美国卫生部门官员透露有将近36.8万磅(约16.7万公斤)火鸡培根被召回,理由是可能遭受李斯特菌污染。
活跃在食品安全舆情中的李斯特菌虽然有个洋名字,但易被它污染的食品却没有国界。国内关于李斯特菌的食品安全舆情峰值出现在今年5月下旬,热搜典型案例主要有两个:江苏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感染导致流产;南京一位67岁老人吃了一块冰箱冷藏的瑞士卷(未过期)后感染李斯特菌抢救无效离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程景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上述热搜或报道中的相关要素和细节仍需求证,但冰箱是李斯特菌的温床、免疫功能较差人群更易被李斯特菌伤害等知识点,却已被多项权威研究证实。
程景民解释说,李斯特菌高度耐寒,甚至在-20℃冷冻环境下,仍能长期存活,所以常被称作“冰箱杀手”。大多数人感染李斯特菌后没有症状,或者出现腹泻发热、疼痛畏寒等症状几天后即痊愈。但对于孕妇、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群体来说,李斯特菌却较易藏在免疫细胞里潜入中枢神经,或扩散到肠道以外的组织和器官,导致发烧、肌肉酸痛、意识模糊和抽搐等。
释疑解析:忽视冰箱管理易带来隐患
李斯特菌感染案例全年均有发生,在夏季显著增加,6月—9月是高峰期。那么,耐严寒的李斯特菌,为什么偏偏喜欢大热天的出来“嗨”呢?
程景民分析说,李斯特菌虽然不怕冷,但更喜欢湿热环境,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30℃—37℃,而夏季室内环境温度恰好接近其舒适区。同时,李斯特菌感染高峰出现还与夏季冷藏即食食品(如冷切肉、沙拉、冰淇淋等)消费量上升、人们更依赖冰箱储存食物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从公开报道来看,许多感染案例都源于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以下5类高风险冷藏食品。
一是冷藏即食食品,包括冷切肉、火腿、香肠、肉酱、熏肉等即食肉类以及三明治、寿司等。因为李斯特菌在无氧环境中也能存活,所以即使真空包装的冷藏即食食品,也容易被李斯特菌盯上。
二是预加工食品,包括预切水果、凉拌菜、即食沙拉等。或是因为加工刀具器皿及环境不卫生,或是因为近地生长的瓜菜果蔬已经被土壤中的李斯特菌污染却没清洗干净,均可能导致带菌。
三是乳制品,包括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软奶酪、机打冰淇淋等。
四是生鲜食品,包括生肉、蛋类、生鱼片等。
五是冷藏过久的食品,比如存放超过1天的剩菜剩饭。
良好习惯:清洁+加热帮助远离风险
控制源头是阻击李斯特菌的第一道防线,而日常生活中密封分类储存和定期清洁冰箱,是守好这道防线最有效的手段。
第一,要确保食物冷藏前干净卫生,如果是拆封影响保质期的食品,应把外包装清理干净;已经拆封的食品,则应用干净的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储存。
第二,要分类分区收纳。做好生熟分开,即生肉、海鲜放入密封容器置于冰箱冷藏室最下层抽屉,防止汁液渗溅或滴落污染下方食物;熟食和即食食品存放于冷藏室上层或专用抽屉;冰箱内还要注意避免塞得过满,以留出空间保证冷气循环。
第三,要勤检查常清理。确保冷藏室和冷冻室温度分别不超过4℃和-18℃,每月对冰箱内部彻底清洁,内壁、隔板等都要洗干净;最好每周检查冷藏室的内容物,及时清理过期、发霉的食物。
此外,有些冷藏即食食品加热后可能影响风味,因此应尽量减少冷藏时间。即食食品、熟食、切开水果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烹饪后吃不完的饭菜,应事先分装且在2小时内冷藏;孕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尽量避免食用非巴氏杀菌软奶酪、未经充分加热的冷藏即食肉类、冷藏烟熏海鲜、生鲜奶制品,以及含生肉、海鲜、蛋类的预制沙拉等高风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