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要闻

儋州排浦地瓜产业铺就“甜蜜”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8-1 14:50:44    信息来源:海拔新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桂风 摄影报道)眼下正值地瓜成熟的黄金时节,儋州市排浦镇春花村的地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盛景。一个个饱满红润的地瓜破土而出,泥土与薯香交融,弥漫在空气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7月31日,记者走进该地瓜基地,只见田间地头,农户们笑容满面,有条不紊地分拣、打包刚出土的地瓜,并熟练地将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地瓜小心放入筐中。

产业兴旺:小地瓜成就大产业

该地瓜基地占地面积400余亩。上半年,基地精心种植了西瓜红(六鳌蜜薯)品种,预计平均亩产7000斤,产值达500万元。当前,第二季种植的180亩天目山小香薯在科学种植管理下,预计平均亩产3000斤,产值近百万元。这些优质地瓜凭借良好品质,将远销上海、北京、郑州、广州等多个大城市。

为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农业专家悉心指导下,基地采用一年两季或两年三季轮作模式。这种科学种植方式让土地得到充分休养生息,为后续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严把品质关,精品地瓜直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儋州市薯香绿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谷利强说。通过科学种植和订单农业,小小地瓜已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金疙瘩”。

就业增收:家门口捧上“金饭碗”

在地瓜种植基地,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春花村委会老师村村民朱孟娇就是其中一员,她高兴地说:“我在基地主要负责割红薯叶和协助打包地瓜。每天工作8小时,分早上6点到10点、下午2点到6点两个时段,每天工资120元。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家近,既能赚取稳定收入,又能兼顾家庭照顾,特别适合我们农村妇女。”

在地瓜分拣工作区,分拣工人林灶欢正熟练地进行地瓜分拣作业。她快速将地瓜按大小、品相分级,同时去除表面根须和杂质,动作一气呵成。“我们通常两人一组协作分拣。一个上午能完成100筐左右的分拣量,具体要看地瓜整理难度。”林灶欢边工作边介绍,分拣工作有严格标准:首先要去除地瓜根须和受损部分,然后按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其中品相优良的“精品大果”会单独存放。

谈及这份工作,林灶欢说最满意的是时间灵活和离家近的优势。“有时候会工作到晚上7点,但能在家门口就业挣钱,还能兼顾家里的事,真的很方便。”她笑着说,手上的分拣动作却丝毫未停。

说起为何会选择在排浦镇春花村建立地瓜种植基地,谷利强告诉记者,主要基于三大优势:一是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年降雨量适中,日照充足,特别适合高品质地瓜种植;二是土壤条件优越,富含矿物质,为地瓜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三是区位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能够及时将新鲜的地瓜送到消费者手中。

“我们重点选育的天目山小香薯品种具有显著优势。”谷利强介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有粉糯香甜的独特口感,市场认可度很高。”谈及未来发展,谷利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展至1000亩,待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总用工需求达上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荒地重生: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据悉,该基地的400余亩土地,涉及春花村委会春花村、老师村、粟地村和罗英村等4个自然村。由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经过广泛走访动员,实现集中流转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成功打造了规模化种植区,实现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地瓜产业已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引擎。”排浦镇春花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周英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土地流转 + 务工就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村民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门口就业。谈及未来发展,周英龙说驻村工作队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持续动员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撂荒耕地,让更多土地焕发生机;二是配合企业完成1000余亩用地规划,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推动“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产销一体产业链条,确保地瓜种得出、卖得好。预计项目全部落地后,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儋州市排浦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排浦镇春花村地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从昔日的撂荒地到如今生机勃勃的规模化种植基地,从传统农业到特色高效产业,地瓜产业不仅激活了土地资源,更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未来,排浦镇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深化“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产业链条,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