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婴童用品,警惕信息误导
发布时间:2025-8-21 15:09:51 信息来源:海拔新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荆胜欣)8月17日,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中国玩协)就电商平台上玩具和婴童用品信息展示发布调查报告。此前,中国玩协对涵盖天猫、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5大电商平台的9个品类891款产品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信息展示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产品质量信息缺失、虚假宣传等,这些问题可能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误导消费者错误使用产品给儿童造成伤害,造成不正当竞争。
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导致安全隐患
摸底调查了43款儿童安全坐垫,所有产品均宣传可在机动车上使用,按照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途径进行宣传,可为碰撞提供保护,可这类产品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根本无法给予儿童提供有效保护,消费者一旦选购和使用此类产品,在机动车发生意外碰撞时,会给儿童造成巨大伤害。2024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明确警告:“儿童安全坐垫”不是儿童安全座椅,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儿童安全座椅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且标注CCC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而市场上所谓儿童安全坐垫则为非法制售产品。二者最大区别是材质不同。儿童安全坐垫一般采用柔性或半刚性材料制成,因此它比儿童安全座椅更轻便,价格更低廉,更便于携带和收纳。但是,儿童安全坐垫的安全系带、卡扣等部件结构强度不足,低于安全标准要求。另外,儿童安全坐垫的柔性结构不能给幼童身体尤其是颈椎部位提供足够的保护。合格的幼童安全座椅有合适形状的刚性头枕,可将幼童的头部限制在固定范围内,发生事故时,头部不会由于惯性而大幅度左右摆动,而柔性的安全坐垫完全无法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致使幼童柔弱的颈椎很容易在事故中受伤。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儿童安全坐垫”发现,数千款商品琳琅满目,依次排列,价格普遍在100元左右。商品名称标注五花八门,不少商家将售卖的“儿童安全坐垫”标注为“车载座椅”“通用车上坐椅”“儿童安全座椅”“车载安全座椅”等。记者从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未发现有“儿童安全坐垫”产品投诉记录;走访了海口大型商超国兴大润发及商业繁华场所国贸商圈,并未发现有儿童安全坐垫售卖;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多数市民都认可儿童安全座椅对婴童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并不清楚儿童安全坐垫与儿童安全座椅的具体区别。
误导消费者错误使用产品,导致意外伤害
近年来,一种既能当行李箱又能让儿童乘坐的“儿童骑行箱”在电商平台走红,被不少家长称为“遛娃神器”。中国玩协在摸底调查的94款儿童骑行箱产品中,超过六成存在信息展示问题。儿童骑行箱被商家宣传为可作为儿童推车使用,但是相关产品并未按照儿童推车进行检测和认证,产品的背靠和束缚系统均不符合要求,存在儿童滑落、摔伤的风险。
记者在美团闪购搜索“儿童行李箱”发现,海口某商家在售的一款20寸行李箱,售价271元并明确标注为“儿童行李箱”、“可骑坐拉杆箱”。下拉可见的展示图片中,宣传文案强调“从行李箱到骑行车,让孩子自由切换”,该产品被宣传为具有箱包和推车两项功能,但从展示图片上看,骑行箱并没有安全带和靠背,无法满足儿童推车应具备的约束与支撑功能。
官方提示:安全是关键、消费须谨慎、维权要理性
8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发布提示:
选购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是关键。在选购儿童安全座椅类产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功能与安全性,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在使用相关产品前,应当认真阅读产品使用手册,熟悉产品功能和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好儿童使用和引导工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网购商品信息繁杂,消费须谨慎。当前,许多网络店铺会为儿童安全座椅类产品添加所谓的“网红爆款”“明星同款”等标签,此举均为吸引眼球的宣传手法,并非品质承诺。一些商品页面宣称的销售“10w+”,目的其实是营造选购人数众多、产品质量可信的氛围,不乏“刷单”和夸大宣传的嫌疑。消费者在网购时应理性辨识,重点查看商品质量标准、检测证书等信息。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维权要理性。对网购的儿童安全座椅类相关产品不满意时,消费者可以充分行使七日无理由退货或换货规则。当出现消费争议时,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或申请平台客服介入支持,还可以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等渠道进行咨询与投诉,或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