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调查

靠“编故事”的医美,何来医德可言

发布时间:2025-10-18 23:20:51    信息来源:红辣椒评论   

近日,河南郑州一场医美机构检查的现场视频引发关注。执法人员一句“非要编故事去坑蒙拐骗吗?”的追问直击灵魂。画面中宣称能收缩毛孔的“黄金微针”,实为手术中用于凝固组织的高频电灼仪;被捧为抗衰王牌的“超声炮”,资质仅是用于辅助治疗损伤性疼痛。

面对质疑,工作人员一句“厂家教的”,企图撇清自身干系,然而仪器背后“高频电灼仪”几个字样却清晰醒目。退一万步说,即使是真的受到了厂家的迷惑,那机构本身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假若获得医美资质,又怎会认不清店内的医美器械货不对板;假若没有取得资质,又怎敢打着“医生”的旗号坑蒙拐骗。机构这种“编故事”本领,应该不再是“厂家教的”吧?

一句“厂家教的”,不仅没有掩盖医美之下丑陋面容,反而暴露了一条从器械厂家到医美机构,合谋“编故事”的灰色产业链。部分厂家为了销量,夸大仪器功效,兜售“假医美”“真医疗”器械;机构为了暴利,对欺骗视而不见,将医疗器械包装成无所不能的“医美神器”,将平淡无奇的检查吹嘘成天花乱坠的“变美秘籍”。这已不仅仅是夸大宣传,而是赤裸裸的欺诈行为。

此类医美欺诈不仅仅榨取了金钱,更是在榨取消费者的健康,不断消耗医疗行业的公信力。被该机构称为“黄金微针”的高频电灼仪,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效应对相应部位进行凝固,使组织变性或坏死。将本非用于美容的医疗器械滥用在不合适的症状上,轻则让消费者花费冤枉钱毫无效果,重则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组织受损等不可逆的伤害。而医美核心依然是“医”。打着“医者”的旗号招摇撞骗,人们将对相关医美项目,甚至正规医疗行为产生疑虑,形成信任危机。

医美大检查也不能止于一次突击检查、一番义正辞严的“怒怼”。监管部门应当顺着“厂家教的”这条藤,摸上去严查器械生产厂家的宣传行为,从源头上堵住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对于顶风作案的医美机构,要严查三证,对无资质的机构依法依规予以重罚,甚至吊销执照,提高其违法成本,让“坑蒙拐骗”者付出沉重代价。

总之,这次“怒怼”,怼得大快人心,也怼出了多年顽疾。整治医美乱象,是一场关乎法律尊严、医疗伦理和消费者权益的持久战。唯有监管的铁拳越来越硬,消费者的心智越来越明,才能让“编故事”的“黑医美”无处遁形,才能让医美回归“医”的本质,在安全与规范的轨道上,真正为人们的健康与美丽保驾护航。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