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警示提示

中消协警示:幼教、语言等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累积

发布时间:2018-5-7 1:38:46    信息来源:青海省消费者协会   

中消协发布的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3664件,解决138483件,投诉解决率75.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03万元。其中,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问题和合同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同时,语言、艺术、幼教等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在累积。

  服务类投诉占比过半

投诉性质比例图 图片来源:中消协

  根据报告,从投诉性质来看,一季度,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问题和合同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投诉总量的30.52%、24.31%、19.27%,合计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

  服务大类投诉量图(单位:件) 图片来源:中消协

  服务类投诉方面,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服务类投诉96792件,占总投诉比重为52.70%。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23084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23.85%,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销售服务投诉20,426件,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二,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21.15%。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房屋装修及建材类位列服务类投诉第三至第五。

商品大类投诉量图(单位:件) 

  从商品类投诉量来看,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商品类投诉79284件,占总投诉比重为43.17%。其中,投诉量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分别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28.20%、16.85%。

  社会类培训“卷包跑路”风险累积

中消协投诉与咨询系统分析显示,一季度社会类培训投诉同比去年增长80.12%,在各类投诉中增幅明显,达到3579件,涉及社会类培训投诉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幼教等领域。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警示,社会类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在累积,消费者群体权益受损可能性增大。

  报告指出,社会类培训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八大问题:

  一是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部分培训机构需要先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然后再去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但是,很多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仅在工商部门以“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名义注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为了扩大培训规模,有培训机构通过编造教师学历、夸大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方式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当消费者付费后才发现培训机构存在夸大宣传,进而产生纠纷。

  三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培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者管理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消费品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而且影响培训行业的整体形象,使消费者对培训消费心存顾虑。

  四是合同约定有问题,格式条款显失公平。培训机构单方面更换培训地点、上课时间、授课老师、合并班级,甚至取消课程,违反合同约定,消费者因此得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此外,部分消费者因为自身原因解除合同,愿意按照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希望协商退回余下培训费时,经营者仍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退款。

  五是预付式消费方式遭诟病。培训行业普遍采用预付的方式收费,我国预付式消费整体监管有限,培训机构经常以破产、转让为借口一走了之,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事后“维权无果”、“自认倒霉”。

  六是以培训之名,行销售之实。部分经营者以养生、保健、调理身心等为主题,招揽消费者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免费或者费用很低,但却在培训过程中大力推销保健品、器械或者其他高价课程,而这些被推荐的产品并不具备相应功能,甚至危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七是培训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线下培训地点属于人口聚集区,但是,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并不符合消防等安全规定,一些培训机构甚至选择偏僻的出租屋办低价班,或者设置多个空间狭小的隔断。

  八是网络培训乱象丛生。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一些个人、团体开展在线培训项目提供了便利。这些项目多以职场技能、人际交往、单个主题培训或讲座等为主,因为培训主题新颖、收费低、方式灵活、参与方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有的培训项目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很多培训项目主体并不具有培训资质,培训效果差,没有售后服务,甚至收钱后无法再取得联系;有的经营者以网络直播、在线讲座等名义躲避监管。(中新经纬APP)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